如果说秋天是倒放的春天,那么秋雨便是倒放的春雨。
春雨是万物的唤醒者,带着温润的暖意,轻手轻脚地敲响冻土的大门,让草芽顶着露珠探出头,让花骨朵儿裹着湿意绽开花瓣,每一滴雨都写满“开始”的雀跃。而秋雨呢,是时间的使者,它把春雨洒向人间的生机,细细地往回收拢——收走杨柳叶的绿,却留下叶脉清晰的黄;收走满山旷野的碧绿,却留下代表丰收的金黄;收走夏日的酷暑,却留下清凉的蒙蒙细雨,真是把自个一整个都留下来了。若说春雨是“播撒”,秋雨便是“珍藏”,像把春天里疯长的念想,迭得整整齐齐,藏进岁月的抽屉。
雨,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,织成一片轻柔的网,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。
你看春雨落时,是“天街小雨润如酥”的温柔试探,雨丝里飘着新翻泥土的腥甜,连风都裹着青涩的朝气;秋雨落时,是“梧桐更兼细雨”的绵长回望,雨雾里掺着桂花的醇香与枯叶的微涩,风里带着沉淀后的沉静。春雨过后,世界是“小楼一夜听春雨”的热闹;秋雨过后,天地是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厚重。可这倒放从不是减法,就像春雨孕育的生机,会在秋雨里化作更饱满的果实;春雨里萌发的期待,会在秋雨里长成更坚定的从容。
世人皆言秋雨象征着离别愁绪,感慨着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。因此留下“高楼目尽欲黄昏,梧桐叶上萧萧雨”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”“一声梧叶一声秋,一点芭蕉一点愁,叁更归梦叁更后”等令人身临其境的传世之词,和春雨相较,它仿佛是一个反派角色,总是充满了悲伤和感慨。
可若细品秋雨,哪里是什么反派?它不过是比春雨多了几分历经岁月的通透。春雨是少年,带着初生牛犊的莽撞,一股脑把生机泼向人间,不管不顾地催着万物生长;秋雨是老者,慢悠悠地踱着步,轻轻安抚喧闹了一整个夏季的世界,让每一份热烈都沉淀出该有的模样。
梧桐叶在雨里沙沙作响,不是悲泣,是与夏天的告别,是对岁月的感恩。叶子被秋雨洗得透亮,脉络在阳光下清晰可见,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。等雨停了,风一吹,叶子铺在地上,形成一层厚厚的“地毯”。踩在上面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,那不是凄凉,是时光走过的脚步,是生命轮回的乐章。就像那株经雨绽放的桂树,春天时它定也受过春雨的滋养,才在秋日的雨雾里酿出更浓的香;田埂上的麦苗,此刻饮着秋雨的清凉,来年春天便会带着这份沉淀,拔节成金黄的麦浪。秋雨把春雨里的“生长”,倒放成“孕育”;把春雨里的“热闹”,倒放成“沉淀”;把春雨里的“期待”,倒放成“圆满”。
所以啊,当秋雨再敲窗檐时,不必觉得它是春的尾声。它只是以倒放的姿态,告诉我们:那些春天里种下的种子,那些春雨里许下的心愿,都在这场雨里悄悄结了果。就像倒放的电影,能看见落叶回到枝头,雨滴回到云端,而我们走过的路、读过的书、爱过的人,也会在这样的倒放里,显露出更珍贵的模样。(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 朱亚东)


